• yh0612cc银河

  • 您好!欢迎光临yh0612cc银河制药有限公司!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以人为本    专心做好药 People oriented to concentrate on good medicine
    服务热线 0931-8509589
    1600_225px;
    新闻动态
    News
    行业动态
    当前位置:首页>新闻动态>行业动态
    富民兴陇 开创中医药强省新局面
    日期:2021-07-02 来源 :百家号 作者:中国家庭报 【打印】

    甘肃省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中医药文化渊源久远,底蕴深厚,是人文始祖伏羲、医祖岐伯 、针灸鼻祖皇甫谧等先贤的故里,《黄帝内经》、《针灸甲乙经》 、武威汉代医简、敦煌医学等中医药奠基之作,都与甘肃有着不解之缘。甘肃省中药材种植历史悠久 ,资源丰富,享有“千年药乡”“天然药库”之称 ,现有中药资源2540种,人工种植(养殖)220余种,规模化种植(养殖)110余种,道地药材30余种 ,特有的“五朵金花”——党参、当归、黄芪、大黄、甘草在全国的占有量和品质都名列前茅。甘肃省先后被国家有关部委确定为中医药发展综合改革试点示范省、国家中医药产业发展综合试验区、全国首批中医药服务贸易先行先试重点区域、陇东南国家中医药养生保健旅游创新区等 。甘肃省委省政府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医药工作的系列重要论述 ,抢抓机遇、乘势而为,锐意进取、传承创新,中医药发展的体制机制进一步健全,中医药服务体系、服务能力、人才队伍及产业和发展水平显著提升,迈出了建设中医药强省的坚实步伐。

    加强领导,高位推动中医药发展。甘肃省注重建立健全中医药推进体制机制 ,制定完善配套法规政策,推进中医药发展各项工作引向深入。一是健全工作推进机制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 ,多次专题研究中医药发展工作 。建立建设国家中医药产业发展综合试验区协调推进领导小组和中医药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统筹协调推进全省中医药事业和产业发展,从中医药发展全产业链行业部门抽调专门力量组成工作专班,实施中医药产业“七个一”推进机制 ,全省上下形成了党委政府高度重视 、部门协同、上下联动 、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二是完善法规政策体系 。修订出台《甘肃省中医药条例》,固化综合试验区建设成果,将“中药保护”“中医药产业发展”专章表述 ,以地方立法保障并促进中医药发展 。先后出台《甘肃省贯彻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实施方案》《甘肃省中医中药产业发展专项行动计划》《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关于促进中医药特色发展的措施》等系列文件,为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事业产业融合发展提供政策支撑。三是加大配套政策支持力度。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将提供传统中医药服务的中医诊所由审批制改为备案制,全省备案中医诊所454家 。出台中医医术确有专长人员医师资格考核注册管理实施细则,组织实施医师资格考核,近2612人参加了考核。2017年至2020年,省级财政累计安排资金36.2亿元 ,支持中医药事业和产业发展。

    健全体系,着力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 。紧紧围绕发挥中医药在治未病、重大疾病治疗和疾病康复中的优势作用,探索建立符合中医药特点的服务体系和服务模式,推动中医药健康服务优化升级。一是服务体系不断健全  。实现中医药服务省市县全覆盖,乡镇卫生院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达到98% ,村卫生室达到85%,中医药适宜技术在县 、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中得到广泛应用,中医药承担了三分之一以上的门诊和住院服务量 。全省各级综合医院 、妇幼保健、疾控和卫生健康监督机构均设置中医药科室 ,提供中医药服务 。二是服务能力显著提升。累计建设国家中医(专科)诊疗中心4个,国家中医药局重点学科14个、重点专科29个,建成省级中医药重点专科216个。启动“区域中医(专科)医疗中心  、中医康复中心  、中医治未病中心”三大中心建设,遴选建设7个中医(专科)医疗中心、1个中医康复中心、2个中医治未病中心和18个中医特色优势专科 ,筛选骨病 、糖尿病 、精神疾病等开展中西医协作攻关 。2020年 ,全省中医类医疗机构床位数 、卫生人员数 、住院人次均比2015年增长50%以上。三是科研能力持续增强 。整合4家省级重点实验室和相关科研平台建设甘肃省中医药研究中心,开展慢性心衰、糖尿病、肺癌中医药综合防治及中药煮散标准临床示范应用等专项研究,打造资源共享 、融合开放、协同创新的中医药领域高端科研基地。全省在中医药领域建立省级重点实验室10个 、省级工程技术中心10个、省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3个。四是综合改革深化拓展。实行城乡居民医保同一病种中西医诊疗“同病同支付标准” ,将中医医院床位补助标准提高1.5倍。结合中医和民族医发展实际,增设并调整39项藏医诊疗项目 ,将27个民族药和44个有地方标准的中药饮片纳入医保基金支付范围,积极引导群众优先使用中医药诊疗。增设“辨证施膳指导费”,调动临床对中药膳食调理的积极性。

    以人为本,强化中医药人才培养。坚持把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强化人才支撑,推动中医药文化传承创新 。一是培养选拔高层次人才。全省现有“国医大师”1名 、“全国名中医”3名、“岐黄学者”2名 、“青年岐黄学者”1名。累计评选“甘肃省名中医”199名、“甘肃省基层名中医”335名。柔性引进国医大师唐祖宣、石学敏、李佃贵,引进全国知名中医陈宝贵在我省设立工作站和传承工作室  。二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在全国率先开展省市县乡村五级中医药师承教育和“中医学经典、西医学中医”活动 ,在全省范围内遴选有丰富临床经验或技术专长的中医药专家为指导老师,为每位指导老师遴选有一定中医药专业理论和实践基础的继承人,通过跟师学习,培养中医临床骨干和中药技术人才,共遴选指导老师3192名 ,培养中医药继承人8123名 ,为各级医疗机构培养中医药人才6000余名。三是突出实用型人才培养。开展农村订单定向免费中医类医学生培养工作,2010年以来,全省累计招收农村订单定向中医本科专业医学生1300余人,中医专科专业医学生300人,目前已有350名农村订单定向毕业生服务于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充实了基层中医药服务力量。结合医院实际,遴选中医、中西医结合、中药、中医护理等专业骨干和优秀人才开展中医药特色技术培训,累计共培训650余名。

    提质增效,加快推进中医药产业发展。坚持把中医药产业作为主导产业、富民产业,制定中医中药产业发展专项行动计划,大力推动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一是大力提高中药材质量 。着力推进中药材规模化标准化种植 ,近三年全省中药材种植面积稳定在460万亩左右,标准化种植面积达到200万亩 ,产量约130万吨。全省现有9个中药材种植基地获国家GAP基地认定,7个基地通过农业部无公害基地认证,22种药材获得国家地理标志(原产地保护)认证,发布了10项道地药材标准 。二是加快培育中药制造企业 。建立大品种大品牌培育机制 ,25户企业56个品种列入陇药大品种动态培育目录 ,其中10个品种销售收入达到1亿元以上 。积极打造6个中医药园区,共入驻企业151户 ,其中通过GMP认证企业68户。三是深入实施产业扶贫行动 。引导中药企业开展村企结对帮扶,采取“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 ,在中药材主产区贫困村建设中药原料种植基地 。推动70多户企业在贫困县区建设原料种植基地33.5万亩,带动当地药农增收脱贫,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四是全面加强流通体系建设。建成5个较大规模中药材专业交易、千吨以上仓储物流企业35家,中药材静态仓储能力100万吨 ,年交易量约150多万吨。全省初步形成以陇西、岷县、渭源等县区为龙头的规模化中药材市场体系,建成75个县级电商中心 ,乡村服务点分别覆盖70%的乡镇和50%的贫困村。五是积极打造中医药大健康产业。依托陇东南国家中医药养生保健旅游创新区建设,获批2个国家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 ,形成5条特色中医药养生保健旅游线路、31家中医药养生保健产业基地(园) 。加大中药保健枕头 、锁阳咖啡、肉苁蓉切片饮品以及玫瑰系列、百合系列旅游商品开发力度,着力提升甘肃省道地中药材保健旅游品牌吸引力。

    12
    Copyrights ©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yh0612cc银河制药 陇ICP备05004876号
    设计制作
  •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