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yh0612cc银河

  • 您好!欢迎光临yh0612cc银河制药有限公司!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以人为本    专心做好药 People oriented to concentrate on good medicine
    服务热线 0931-8509589
    1600_225px;
    新闻动态
    News
    行业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动态>行业动态
    国内医疗器械短板在哪
    日期 :2017-06-09 来源:医药网 作者:佚名 【打印】

      国内医疗器械市场借助新医改实施迎来新一轮机遇期,却绕不开长期被跨国公司垄断的局面。北京商报记者发现 ,东软医疗、赛诺威盛科技(北京)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赛诺威盛”)、广药白云山等企业正在加速进入医疗设备市场。尽管国内医疗器械市场空间开阔 ,企业自主研发能力增强,但较为核心的零件依然无法突破,需要到国外购买回国组装。

      高端医疗器械蓝海

      国内医疗器械产业存在较大缺口,市场发展空间较为广阔。据中国医疗器械协会统计,我国医疗器械整体医疗装备水平较低,全国数万家医疗卫生机构现有医疗仪器和设备中,15%左右还是20世纪70年代前后产品 ,大量设备需要更新。

      北京商报记者梳理发现,广药白云山宣布布局高端医疗器械研发,首期以生产儿科和骨科专业MR机为主。东软医疗完成股权交割,开启上市倒计时。据东软医疗CEO武少杰介绍 ,随着高端市场的逐渐发展,以CT等影像设备研发制造为主要业务的东软医疗将上市计划提上日程 。武少杰透露,未来东软医疗将在高端医疗器械研发上加大投入。2016年10月,赛诺威盛推出 “精广角”系列CT。

      不管是国内知名软件公司还是制药巨头,抑或是专注于发展医疗器械的企业,纷纷加大马力发展高端医疗器械,希望在该市场分一杯羹。中国医学装备协会理事长赵自林表示,我国医学装备产业已经步入黄金发展时代,行业发展将迎来翻天覆地的变化,预计到2020年 ,国内医疗设备市场规模将突破8000亿元。庞大的市场规模吸引国内众多企业纷纷布局医疗器械市场,尤其是高端医疗器械市场 。

      投放基层医疗

      新医改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打开国内医疗器械市场空间 ,尤其是基层医疗机构在资金和政策上将得到扶持。根据相关统计 ,仅在2015年国家就出台了18条相关政策扶持国内医疗器械发展。北京商报记者查阅相关政策内容了解到,这些政策主要集中在采购、研发生产技术等方面。

      国内医疗器械企业发展拥有一定优势。相较于国外医疗器械企业 ,国内企业拥有本土化人才 ,能更加深入地了解国情 、相关政策法规以及市场情况 。国内医疗器械企业多为中小企业 ,操作较为灵活,具有相对优势的成本价格,在消毒灭菌、透析以及中低端放射治疗等中低档常规设备制造经营过程中,具有较好的性价比优势 。

      一位不愿具名的分析人士表示,医疗器械市场主要有三甲医院和基层医疗机构两大块市场,基层医疗机构因资金短缺和国家支持医疗设备更换 ,国内企业较容易打开这个市场。事实上,目前众多国内外企业已经将主要市场放在基层医疗机构。

      赛诺威盛总裁付诗农曾向北京商报记者表示,赛诺威盛研发的CT主要销售市场分公立和私立医疗机构。其中 ,公立医院的客户群主要是二级及以下。西门子推出面向经济型产品的S.M.A.R.T战略,对医疗业务做出划分,40%立足于基础医疗,60%面向中高端。

      核心零件“海淘”

      在高端医疗设备市场超过80%份额由跨国公司垄断的背景下 ,“国产化”一直是近年政策和行业中的主旋律 。不过,核心技术缺乏、产品质量有待提升等问题成为国内医疗器械企业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国外医疗器械产品技术含量较高,不少关键技术仍被外资企业垄断,国内医疗器械产品技术总体水平和国外存在较大差距。“我们医院用的核磁共振设备等医疗器械主要是西门子的,国产设备的质量还有待提高。本土企业可以生产医疗设备,但仪器重要零件国产技术还是有所欠缺。”某三甲医院医生坦言。

      上述不具名分析人士表示,现在国内有一部分技术确实拥有自主研发能力 ,但较为核心的部件依然无法突破 ,需要到国外购买,回国组装 。这种情况下售后损坏维修成为一颗不定时炸弹。国内高端医疗器械市场现在开始进入发展期,核心技术以及售后服务依然是各医疗机构关注重点,同时也是国内企业需要克服的难点 。

    Copyrights ©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yh0612cc银河制药 陇ICP备05004876号
    设计制作
  •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