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审批改革配套,招标体系也需完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药品政策与管理研究中心陈昊认为,目前招标体系下的价格没有考虑质量体系成本和环保成本,如果环保继续强化,加上医改政策调整等各种因素影响,大多数原料药会退出,出现原料药大面积短缺的情况。对此,安文华观点类似,他说:“政策还是要考虑企业生存现状,不能一味打压。”
潘广成指出,为应对垄断,原料药企业和制剂企业都应延伸自己的产业链。原料药企业可以通过开发下游制剂产品,弥补原料药生产带来的资金压力。制剂企业则应进一步开发制剂产品,形成全产业链生产,对原料药的垄断形成正向的反制作用。
“原料药企业要主动参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调整生产结构。”潘广成说,原料药企业应探索特色原料药生产,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原料药行业应加强研发,积极寻找现有原料药的替代品,弥补供应缺口。
此外,多位业内人士认为,企业还需加强自律,提高对合规经营的认识,培育“竞争文化”。这与国家发改委价监局局长张汉东的看法不谋而合,他说:“对于医药领域存在的垄断问题,一方面要从供给的角度来满足生产企业的正常需求;另一方面要从监管的角度严格执行《反垄断法》。查处违法行为,执法是最好的普法。
“另外,解决许多领域内常见的垄断问题,还要从根本上重视竞争政策的重要性,增强全社会的公平竞争意识,无论是生产者还是监管者,都应该牢固树立这样一种意识:市场经济发展中,要用市场的、法制的而不是人为的手段来发展经济、管理经济。国家发改委将持续对医药领域违反《反垄断法》的问题保持高压态势,不断加大执法力度,促进医药领域竞争秩序规范,保护广大患者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