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yh0612cc银河

  • 您好!欢迎光临yh0612cc银河制药有限公司 !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以人为本    专心做好药 People oriented to concentrate on good medicine
    服务热线 0931-8509589
    1600_225px;
    新闻动态
    News
    行业动态
    当前位置:首页>新闻动态>行业动态
    首批289一致性评价品种 1/3将从市场消失
    日期:2017-02-05 来源:医药网 作者 :佚名 【打印】
      仿制药一致性评价是国家整顿医药行业的一项战略,也是医药行业内关注度较高的问题,或将导致行业格局发生较大变化 。

      这场由国务院发文 ,CFDA主导的医药行业“整风运动”波及范围有多广?持续时间会多久?背后存在怎样的机会?今天,我们再从数据的角度解读一下 。

      1 、一致性评价的工程量有多大?

      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开展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的意见》(国办发【2016】8号) ,仿制药一致性评价的池子为:化学药品新注册分类实施前(2016年3月4日发布)批准上市的仿制药,凡未按照与原研药品质量和疗效一致原则审批的,均需开展一致性评价。

      我们先从国家现有药品基础数据(国产药品)的角度对一致性评价的“工程量”到底有一个宏观认识 。见下方统计数字。

      国产化药品种分类统计

      化药:5743个

      化药+非基药:5419个

      化药+基药:572个

      化药+基药 +口服固体:301个

      化药+ 基药 +非口服固体 :271个

      · 同一品种的不同规格会在不同类别下重复统计。

      · 官方首批一致性评价品种289个,但据魔方统计应为301个,有哪12个品种侥幸逃脱了?

      我国现有的化药品种5743个,而首批限期完成评价的289个品种仅占很小的一个比例 ,也就是5%!

      我们姑且认为首批289个品种能够在2018年大限前完成评价 ,也就是用3年时间完成化学仿制药当前“总存量”的5%。那么,现存5743个品种全部完成评价则需耗时60年 。

      当然,这是一种比较简单粗暴的算 ,但也明确告诉我们 ,一致性评价需要非常长的周期,时间代价至少在10年以上 。

      毫无疑问,对于化药仿制药产业 ,未来10年的工作主流都是一致性评价。但是,从机会视角来看,并不会有那么长的时间窗,未来5年最为关键。谁能在未来5年内抓住一致性评价的机会,谁就能在10年后胜出 。

      随着药品审评提速和一致性评价工作的理顺 ,行业竞争速度会越来越快,确立先发优势才能奠定市场基础 ,否则将很难再有机会参与其中,这是一个非常残酷的“淘汰赛”。

      2、清洗老品种,加速品种迭代

      众所周知,化药本身的特点决定了其升级换代的速度是非常快的。如果按照5700多个品种全部进行一致性评价需要60年计算,实际上已经有很多品种在此期间被淘汰或者经历多次升级换代了 。

      因为有些品种的衰老速度大于一致性评价推进的速度,这就要求企业必须保持向前看的视野,看得更远,对一些老品种的研究和评价要慎重考虑与抉择。

      之前的药品审评速度比较慢 ,企业在市场上会有很多年的独享 ,特别是在达到一定水平的市场垄断之后,后面的玩家很难进入。但随着审评提速和一致性评价“双管齐下”,整个仿制药行业 、化药行业将会真正进入到一个“以百米冲刺跑马拉松比赛”的时代。这就是说,如果企业不能快速地进行市场导入,品种的先发优势很快就会消失掉,或许荡然无存 ,是不是首仿也就没有意义了。

      3、仿制药赛跑三要素

      在行业整体发展提速的情况下, 药企开展一致性评价工作主要有以下三个关口。

      制剂关 :关键是看谁能够先在制剂上做到比较高的水平,做到和原研药比较高一致度。如果体外溶出度跟不上 ,BE的通过率就会比较低。这方面就会与竞争对手之间产生一个最大的时间差 。

      BE关:是对企业产品的工艺、技术与时间、资金等方面都是一个严格的考验和检验。

      市场关:关键在于企业产品能否实现快速市场导入 ,并成为“市场选择”——即赢得“竞赛”。

      4、基药遴选标准面临挑战

      截至1月4日,在所有已申请备案的参比制剂中,属于“289品种”的参比制剂条数占备案总量的54%。

      从品种上看,仍有超过1/3的289品种没有企业问津,从药学评价和BE评价需要的时间成本推算一下 ,289个品种里边这1/3未备案的品种可能无法按时完成一致性评价,从市场上消失。与此相反,有46%的参比制剂信息涉及289之外的品种 ,是企业追捧和积极备案的品种 。

      以上数据提示 ,市场自发遴选的基药品种与官方目录的基药品种至少有1/3存在分歧。我们是否应尊重市场的选择,而相应调整基药目录或遴选标准呢?。

      此外,我国现有国产药品批准文号大约是18万个 ,但在市场销售的不足5万个 ,就是说 ,超过13万个文号基本上处于僵尸状态,在市场上从来没有销售过(包括很多中药 、生物制品)。随着一致性评价的推进 、药品再注册环节趋严以及生产工艺核查等一系列行业政策的实施,市场上的大量“僵尸文号”会逐步地被清除掉(包括企业自行放弃)。

      5、危机与机遇并存 ,权衡发展定位

      面对未来的市场竞争与发展 ,国内众多小型仿制药企业的生存环境更加严峻。应如何定位,如何发展呢?简单提供三点思考供大伙探讨 :

      1. 数据监测,捕捉战机

      随着各方面的速度的加快,小型企业如果没有很好的市场渠道 ,即使拿到首仿,市场导入也会非常慢。更多小企业将来的生存环境就像“游击战”一样。企业需要强大的药品数据支持,才能迅速捕获闪现的市场机会,否则步步落后,无从下手。

      2. 单点突破 ,抢仿时间窗

      在研发上 ,一些比较大 、比较好筛选的品种很快就会被有实力的大型企业抢到。小企业需要避开热门,并积极寻找一些相对比较独门、偏门的机会 ,这对小企业是机会也是挑战 。

      3. 抓住短缺药暴利时间窗

      在美国市场,很多市场机会都被大型仿制药企业从渠道、品种等各方面牢牢把控,小企业难以抢到一块肉丁。这个时候,短缺药品就成为小企业捕捉暴力的绝佳时间窗口 。

    Copyrights ©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yh0612cc银河制药 陇ICP备05004876号
    设计制作
  • XML地图